被譽為“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”——“屯溪老街”是中國首批十大“歷史文化名街”全國重點歷史文物保護單位。
屯溪老街,是目前我國保存下來的最完好的一條徽州古街,雖歷經天災人禍,幾度興衰,仍然保持著明清年代的街市情趣:茶樓酒肆、書場墨莊,匾額旗招、朱閣重檐。馬頭墻鱗次櫛比,石板路意境幽古,店鋪樓參差錯落,老字號流光溢彩,保持著她特有的活力。人們漫步在屯溪老街,仿佛領略到了15世紀中國街市的遺風余韻。
屯溪老街位于黃山市區中心位置,北面背倚華山,南邊瀕臨新安江,正所謂位于山之陽,水之陰的風水寶地之上。全長1273米,其中步行街895米,寬為5--8米,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,具有宋、明、清時代建筑風格的步行商業街。
屯溪老街歷史悠久,元末明初徽商程維宗在屯溪投資興建了47間店鋪,除4間自營外,其他用以招徠商賈,囤居貨物,明清時期逐漸成為徽州物資集散中心
清康熙年間,已有“鎮長四里”。因南宋偏安杭州,大興土木,大量徽州木材和工匠沿新安江被征調宋都,使宋城建筑風格隨之傳入徽州,因此屯溪街道店鋪建筑,多沿襲床時風格
老街的建筑群繼承了徽州民居的建筑傳統風格,規劃布局,建筑形式具有鮮明的徽派建筑特色。建筑體量不大,色彩淡雅、古樸。即白粉墻、小青瓦、鱗次櫛比的馬頭墻,構成了徽派建筑群體美
整條街道,蜿蜒伸展,首尾不有相望,街深莫測,是我國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。
老街店屋多為單開門,且都是磚木結構,以梁柱為骨架,外實砌扁磚到頂,每座樓兩旁都有高封火墻,墻上蓋瓦,即臨街為可靈活裝卸的排門,卸去排門,店堂全部展開,便于營業
近年來老街上開了很多酒吧,供游客休閑
千年老街古樸滄桑,保留了徽州城鎮古老的風姿
歷史悠久的就有60多家,“同德仁”“茂槐”“老福春”“汲古軒”“藝林閣”“徽寶齋”等老店,都掛有“老字號”牌匾。
有詩這樣寫道:三江繞溪小蓬壺,宋式崇樓風格殊,水洗長街街畔水,靠山傍水臨街住。
鎮海橋始建于明嘉靖15年(1563年),距今已有470年的歷史,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橋之一,老大橋位于屯溪老街三江口。
白粉墻,小青瓦,鱗次櫛比的馬頭墻,淡雅古樸;建筑內雕梁畫棟,徽派建筑磚、石、木三雕特色展現得淋灘盡致,呈現出江南城鎮古老的風姿。
老街深處的徽州古民宅
屯溪老街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,以粉墻黛瓦馬頭墻和磚雕、石雕、木雕為主要特征的徽派建筑文化
徽州古民居的經典代表——程氏三宅。其建筑構件上的木雕、磚雕代表了徽州工匠技藝的最高水準,被故宮博物館有關專家譽為“民間故宮”令人嘆為觀止。
整條街的建筑色彩淡雅古樸,結構錯落參差,石板街路面,小青瓦,再加上白粉馬頭墻,更增加了街道的層次感。
老街街市上古玩市場
百年老店同德仁藥店為代表的新安醫學文化,以書畫、匾額、楹聯為代表的新安書畫文化,以歙硯徽墨為代表的文房四寶文化
家風嚴謹的徽州人家
寶綸閣為羅東舒祠后寢。迄今保留明代彩畫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組家廟建筑。明萬歷間得皇帝御賜,羅氏為尊供圣旨和收藏御賜珍品,特修此閣,取名寶綸。
許國牌坊是明萬歷皇帝為嘉獎內閣重臣歙縣人許國(1527—1596)決策云南平叛功勛而特別恩賜在其家鄉古歙城中建造的。
棠樾牌坊群共七座(明建三座,清建四座)乾隆下江南時曾譽棠樾村“慈孝天下無雙里,袞繡江南第一鄉”。